跳到主要内容

102

四六九 大黑犬本生谭

[菩萨=帝释]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此世利行所作之谈话。某日,比丘等坐于法堂云:“诸位法友!世尊为专念多数人众之利益,舍弃自身精神愉快之住居,对世人为利行。达最上等正觉后,自着衣持钵,行十八由旬之道路,转五人长老1之法轮,于半月之第五日说无我相经2,使五人全部得阿罗汉位。更往郁鞞罗3对螺髻外道示三千五百之奇迹,使之出家。于阿提达跋利耶耶说燃烧经4,使千人5之螺髻外道得阿罗汉位。往会摩诃迦叶6于伽浮他7(四分之一由旬)之处,以教授三种具足戒。又昼食之后,只一人行四十五由旬之道路,使补羯娑(屠家)族之子立于不还果。于二千由旬之处往会摩诃劫宾那8授以阿罗汉位。又昼食后,只一人行三十由旬之道路,使粗暴恶性之鸯瞿利摩罗9(指鬘)立于阿罗汉位。又行三十由旬之道路,使阿罗婆迦10(旷野夜叉)立于预流果,王子之安全得被保证。位于三十三天11三个月间,使八十俱胝之诸天得法现观。往梵天界破婆伽梵天12之邪见,授一万梵天等阿罗汉位。而年年游行三界,向机根成熟之诸人,授归依、戒及道果。此外,向龙及金翅鸟等亦为种种之利行。”比丘等赞叹十力尊对此世利行之德。佛出于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现在我达无上等正觉,对此世所作之利行,决非珍奇之事;前生执着爱欲之时,我为世间亦作利行。”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迦叶等正觉者出世时,有乌西那拉王于波罗奈治国,迦叶等正觉者依四谛之教,使多人由系缚解脱,住于涅槃之人遍满各处,彼等于般涅槃后,长久期间,佛教衰落。比丘等营二十一不相应之生活,与比丘尼相接,产殖子女。比丘不遵守比丘之法,比丘尼不遵守比丘尼之法,优婆塞不遵守优婆塞之法,优婆夷不遵守优婆夷之法,婆罗门不遵守婆罗门之法,大部份诸人几乎皆取向十不善道业,人等之死后满于诸恶趣中。时,诸神之王帝释见新生之神甚少,彼观察人间,知诸人再生于恶趣,佛法日见衰微,究应如何处理为宜?彼思有一法:“使多数之人惊恐,于人人知所怖畏后,再为说法使之安心,于是再兴佛法,以为更逾千年之基础。”于是,命摩兜丽(天之御者)神变成摩诃康婆(大黑)犬——名曰大黑,持有如芭蕉型之四钢牙向四方放光,见而委实可怕,使妊妇一见而流产之可怖。——帝释以五根粗绳缚犬,饰以赤色之花鬘,自身持其绳端,身着两袈裟,发结于头后,饰赤色之花鬘,手执珊瑚色之弦、大弓,以指爪13回旋尖端附着金刚杵之枪,为一猎师之身形,由街市一由旬处降落,而高声喊叫三次:“世间将亡,世间将灭。”使人怖畏;来至郊外,再行出声喊叫。人人见犬恐怖,入市向王申述其由,王急使封闭城市之入口。然,帝释跳越十八肘高之城壁,与黑犬一同立于市中。人人恐怖战栗,闭户逃入家中。

大黑犬每一见人,即行追逐使人战栗,来至王宫。人人恐怖逃入王宫,入于王宫之中,将门紧闭。乌西那拉王率宫女等升于高阁之上。大黑犬扬起前足竖立于门柱之上大声怒吼,其吼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最高天界,普遍响彻,使全世界14为一音响。此与布啰拏佉王本生谭中之布啰拏佉王之声及槃达龙本生谭15[第五四三]中之须陀苏那龙王之声,连同此大黑犬本生谭中之声,共此三声,可谓为于阎浮提之最大之声。

城中之战怖,无任何一人能与帝释对话,然,王奋起勇气,由窗中告帝释曰:“汝猎人!何以汝犬如是吼叫?”猎人:“因其腹中空饥。”王:“如是予将与以食物。”王如是语毕,将宫廷内诸人及王自己自身之饭食全部与之。大黑犬一口吞食,完全无余,更又吼叫。王更讯问,犬仍空腹未饱,于是,更持来象与马等之食物,全部与之。此亦一遍食毕,又将城中之食物与之,犬同样食之,又再吼叫。王:“此非为犬,必为夜叉,予须问明来意。”王恐怖讯问唱第一之偈:

    黑黑尔可怖    白牙有光辉

    有力者!汝被缚五纽    犬为何同在?

帝释闻此唱第二之偈:

    乌西那拉王!此犬之到来    非为索兽类

    绝灭人生命    黑犬解放时

于是王问彼曰:“汝猎人!究欲如何?汝之犬欲食一切人之肉,抑只食汝仇敌之肉?”猎夫:“大王!乃欲食仇敌之肉。”王:“汝之仇敌,究为何人?”猎夫:“大王!悦不法行不正者。”王:“如是请就此者告语我等。”于是诸神之王告彼,唱次之十偈:

    持钵着僧衣    剃须诸沙门

    持锄耕田地    黑犬解放时

    苦行衣僧衣    剃发出家女

    行世染五欲    黑犬解放时

    突出不洁齿    头秽螺髻者

    生活得金利    黑犬解放时

    吠陀萨鞞底(赞歌)    祭仪婆罗门

    行祭索报酬    黑犬解放时

    父母双亲在    年迈老衰人

    财多不扶养    黑犬解放时

    父母双亲在    年迈老衰人

    尔谓彼等愚    黑犬解放时

    师长朋友妻    叔母并姑姨

    此等人交媾    黑犬解放时

一〇

    利剑与刀盾    婆罗门手持

    往为剽掠事    黑犬解放时

一一

    白肤寡妇子    狡猾臂力强

    离反人伴侣    黑犬解放时

一二

    欺瞒语虚伪    只思人不善

    行于此世者    黑犬解放时

彼为斯语,更云:“大王!如此者为我之仇敌。”黑犬向彼之仇敌等,作跳跃欲食之状,于多人战栗之时,猎人以绳系紧黑犬固定后,弃去猎夫之姿,依神力如盛燃之光辉立于空中云:“大王!予乃诸神之王帝释,为怖此世之灭而来。今以死逝之人等行不法而满往至恶趣,诸神世界全然无人。为不法者今后行将如何对之?予已深知,汝等不可懈怠。”帝释为斯语,以值得记忆之四偈示法,希人人确立布施之德,使佛教更得行千年。随后与摩兜丽一同归还自己之住居。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斯我于前生亦为世而作利行。”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摩兜丽是阿难,帝释即是我。”

注 1 五人之长老,所谓五群之比丘。即为于鹿野苑之初转法轮而最初成为佛弟子之阿若憍陈如、跋提、婆颇、阿说示、摩诃男之五比丘。

2 无我相经(Aattalakkhana-sutta),佛于初转法轮时,有关说此经之事不明。在巴利之诸经中亦未见出如斯题名之经,然而例如vin.I,P.13(Mahavagga)中有对五比丘说五蕴无我。

3 佛在此地教化三迦叶及其徒众千人。见普曜经卷第八(大正藏三、五三一页),有十八奇迹。Vin.I,PP.24f;Thera G.375-80 注、四分律卷第三二(大正藏二二、七九三页)、五分律卷第一六(大正藏二二、一○八页)、普曜经卷第八(大正藏三、五三一页)、方广大庄严经卷第一二(大正藏三、六一一页)、佛所行赞卷第四(大正藏四、三一页)等可参照。

4 燃烧经(Adittapariyaya),为有关燃烧之教说。此经出自S.N.IV,PP.168f.杂阿含卷第九(241)(大正藏二、五八页a)。尚更见Vin.I,P.88。

5 见Vin.I,P.88;J.I,P.82 四分律卷第三三(大正藏二二、七九七页)、五分律卷第一六(大正藏二二、一○九页),本行集经卷第四四(大正藏三、八五六页)等可参照。

6 佛在王舍城与那兰陀中间之Bahuputtakanigrodha 地方教化。见Thera G.1051-90注;S.N.II,P.217f;本行集经卷第四六(大正藏三、八六六页)、因果经卷第四(大正藏三、六五三页)、佛所行赞卷第四(大正藏四、三三页)等可参照。

7 伽浮他(Gavuta),距离之单位,较二哩稍少。

8 由于商人闻佛之所在,于彼赴祇园途中,在Candabhaga河迎遇佛而归依。

9 指鬘大盗杀生诸人,佛到时亦欲杀佛而被佛教化。见Dhp.A.III,P.169;IV.P.231,杂阿含卷第三八(1077)(大正藏二、二八○页)、增阿含卷第三一(大正藏二、七一九页)等可参照。

10 为住于旷野(Alavi) 之阿伽罗婆支提耶山(Aggalava-Cettiya)之夜叉。日日以一人供为牺牲,于王子当班时,佛来退治夜叉,使王子得救。见Sarattha.P.217;Sn.A.P.217;Mano.P.763;S.N.I,P.213f ;杂阿含卷第五○(大正藏二、三六四页)等可参照。

11 见Dhp. A.III,P.217;Divy.P.394 ;杂阿含卷第一九(大正藏二、一三四页)、增阿含卷第二八(大正藏二、七○三页)、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大正藏一七、七八七页)等可参照。

12 见M.N.I,P.326f;S.N.I,142f;中阿含卷第一九梵天请佛经(大正藏一、五四七页)、杂阿含卷第四四(1195)(大正藏二、三二四页)、别杂卷第六(108)(大正藏二、四一二页)等可参照。

13 指爪,依脚注读为nakkavala。

14 全世界(Sakala - Cakkavala)依文字意指全铁围山。依世界说,为此铁围山所围之一世界。

15 布啰拏佉王本生谭(Punnaka-jataka),在此一标题中,无此Jataka之存在。而在脚注则有Vidura-jataka夜叉大音声之事,出自Vidhurapandita-jataka(No.545,J.VI.PP.255f),于Sarattha.P.221 亦有记载。

四七〇 拘私夜长者本生谭

拘私夜长者本生谭于天食本生谭(Sudhābhojana-jātaka)(第五三五)中说明。

四七一 牡羊本生谭

牡羊问答于云玛伽本生谭(第五四六)中说明。

四七二 大莲华王子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青年净行女旃阇所作之谈话。十力尊初证菩提,弟子之数甚多,无数之天、人达圣者之地位,于功德之根源扩张之时,其所受之布施与所获莫大之名声。外道等如同萤光对朝日之前,所受之布施与所获之名声,全归无有。彼等立于道中:“如何惟沙门瞿昙为觉者,而我等亦为觉者;如何惟对彼布施者得大果报,而对我等布施者亦应得大果报。请向我等以为布施。”如是向诸人施教,但仍不能得到布施与名声,于是,私相集合思考:“究以如何方法,向诸人之间使对瞿昙引起非难,使其失去布施与名声。”

尔时,舍卫城有一名旃阇之青年出家女,为一具有无比美貌之姿者,恰如天之伎女,身体光芒四射。于是,某一外道向此等酷恶集会之人云:“若能依此青年净行女旃阇使对沙门瞿昙产生非难,则其布施与名声岂不均将破坏。”彼等云:“此亦为一方法。”与以赞成。

尔后,旃阇来至外道之僧院,问候如仪而立。外道等故不与彼女交谈,彼女云:“究竟我有何罪?予岂非三度为辞仪耶?”更曰:“究竟我有何罪?何以贵君等不与予语。”外道:“吾妹!沙门瞿昙困恼我等,我等所获之布施与名声全归无有之事,汝不知耶?”旃阇:“予概不知。然,予有何能为之事耶?”外道:“吾妹!若汝望我等安稳,以汝自己之力使对沙门瞿昙引起非难,希能得破坏其布施与名声。”旃阇:“甚善,诸君!此为予所惯为之事,请勿忧心。”彼女如斯云毕而去。

彼女依女人所持之欺瞒手段,其后,凡于舍卫城之人等由祇园精舍闻法出来时分,彼女着胭脂色之着物,手持香及花鬘,故向祇园之方向出发而去,如被问及“现今时分汝往何处”,答云:“贵君等闻予之去处何为?”于是,彼女往祇园精舍近处之外道僧院宿泊。晨朝,优婆塞等为最初之寒喧由市内出来时,彼女洽如于祇园宿泊之状入往市内,当被问及“汝于何处宿泊”,答:“贵君等知予之宿泊之处何为?”经半月一月之后,被问及时云:“于祇园精舍与沙门瞿昙共同宿泊于同一香室之中。”普遍人等:“此究为真实耶?”均抱有疑念。三四月后,彼女以布片裹腹,显示为妊妇之形象,上着赤衣而云:“予依沙门瞿昙而怀妊。”使愚痴人等信以为真。

经八九月,彼女以木制之圆板缚结于腹部,于其上缠以赤衣,以牛颚骨擦肿手足及背部,使现肿涨,显示各器官疲困已极之状。而于如来将夕暮坐于华美座上说法之时,彼女来至法堂立于如来之前:“大沙门!贵君于多数人等之前说法,其声如何美妙,其唇如何善触,但予依贵君妊娠月满,而贵君不与我以卧室与苏油。汝自身不为,且亦不向其他侍者比丘,又不向拘萨罗王、给孤独长者,大优婆夷毗舍佉,对此年少之女之困苦云予看顾。贵君只知享乐之事,而不见此胎儿之烦恼。”彼女如此言说,恰似手握污物之块秽亵月轮,于诸弟子当中,公然诽谤。如来止法语,如狮子状举大声言曰:“汝女人!汝所言事之真伪,惟有我与汝知。”旃阇:“诚然如是,沙门!因此惟贵君与予知之,故有此事。”

尔时,帝释之宝座现炽热之徴候,彼善思惟,判知此青年之出家女旃阇,以无稽之事诽谤如来,彼思:“此事必须扫除。”彼与天子四人一同前来。天子等化为幼鼠,将所缚木制圆板之纽一次咬断,所缠之着物为风吹起,木制之圆板落于彼女足甲之上,将双足之脚尖一齐斩断。诸人骂曰:“此不吉之奴,何故诽谤等正觉者?”向其头上啐痰,以土块、木杖及手由祇园精舍追击出去。彼女出至如来视野之外时,大地开启裂口,由阿鼻地狱喷出火焰,彼女如被亲族所赠之衣包裹之状,堕往阿鼻地狱。其他诸外道所获之布施名声亦归无有,而十力尊之所获更愈增多。

翌日,比丘等于法堂谈及此事,如花之开放:“诸位法友!青年净行女旃阇,以无稽之事诽谤如是有大德最值得布施之等正觉者,为此招来大破灭。”佛出于此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彼女前生亦诽谤我以无稽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于第一后妃之胎,为具有如满开莲华之状、美丽光辉之容颜,命名为莲华王子。彼长大后,学习一切之学问技艺。然,彼之母后死去,王以另外之女为第一后妃,与王子以副王之位。

其后,王为镇压边境之扰乱,当出发时,言第一后妃云:“后妃!汝请停留,予为镇压边境而出发。”妃:“大王!予不宜停留,予亦一同前往。”王说战地之危险:“予归来前,请勿悲叹而生活。予命莲华王子看视汝之种种忧烦,不与懈怠,使予得以出发。”王依其所言命令后,出发而去。继而击退敌人,使地方安心而归来,屯营于都城之外。

菩萨知父王归来之事,装饰街道、警护王宫,彼惟一人往后妃之所。后妃见彼美丽之姿,心生爱着。菩萨于问候后问曰:“母后!予为贵女应为何事?”妃:“汝呼我为母耶?”彼女起立握彼之手云:“请登卧榻之上。”菩萨:“此为何故?”妃:“王归来得见之前,予为二人先享爱欲之乐。”菩萨:“母后!贵女乃我之母,为有夫之身。结婚之女人为爱欲而破贞操之事,予未尝见,贵女如何能为此秽亵之行为?”后妃二度三度强求,彼与竣拒。妃:“汝敢不听我言?”菩萨:“断然不能。”妃:“予向王言,斩汝之头。”菩萨:“请听尊便。”菩萨为斯言后,不耻后妃之为人而去。后妃心怀恐惧自思:“若彼先告其父王,则予将无命。予将先向王言。”于是,不取饮食,着以发制作之污秽着物,身体现有以指爪搔抓之痕迹,向看护人等云:“若王问后妃何处,告以卧病在床。”于是,伪作病而卧。

王右绕城市后,登上王宫,然不见后妃。问曰:“后妃前往何处?”“现正卧病。”王闻此入于寝室,问曰:“吾妃!有何不快?”然后妃如未闻其言之态,王二度三度讯问,妃云:“大王何故如此多问,王请勿言,持有夫君之女,皆为如予之状。”王:“何人恼汝,请速告予,予当斩此奴之头。”妃:“然则,大王!贵君以何人留于城中而出发?”王:“莲华王子为留守。”妃:“彼王子来至予之住屋,予云:‘予非为彼事者,予乃汝之母。’彼云:‘王不在此1,除予别无他人。予伴贵女至予家中,享爱欲之乐。’彼掴予之发,几度强牵,予不从其言,辄与殴打而去。”

王未调查,激怒如毒蛇之状,而命诸人曰:“汝等速缚莲华王子前来。”诸人隐蔽城市,赴王子住居,将彼捕缚击打,强缚后手,赤首结扎夹竹桃之花鬘,如死刑囚与以掷打,牵首而行。王子如此下场,判为后妃之所为,哭泣而行曰:“诸君!予对王未犯何罪,予为无罪。”市内人众骚动:“大王听信女人之言,欲杀大莲华王子。”彼等一同来集,投身于王子足前,大声悲叹:“贵君不得有此事。”

诸人遂伴护王子而行,出至王前,王见彼心不能制,命令云:“此奴非王而为王态,虽为予子而犯第一后妃之罪,诸人速将此奴投落于盗贼之谷。”摩诃萨:“予无如是之罪,请勿听取女人之言而杀我。”数行恳愿,王对其言不能入耳。于是,一万六千宫女等大声悲叹云:“贵君!大莲华王子!此事不应在于汝身。”于是,刹帝利人等、富豪人等、大臣及廷臣等皆云:“大王!王子具戒行之德,善守传统,为王国之后嗣。请勿听信女人之言不与调查而杀王子,王者应须善加注意处理事务。”于是,唱次之七偈:

    不论事大小    不见他罪过

    地王自不察    非为处罪事

    而不与观察    王族行刑罚

    恰如生盲目    如食有刺蝇

    以罚不应罚    应处形不处

    实等盲目者    不知不平坦

    此等无大小    如一切之事

    统治者善检    堪值统御国

    不能为偏柔    为偏严亦同

    维持大地位    两者可共用

    柔和受侮蔑    严酷买怨恨

    知此两者偏    应行正中道

    激情人语多    恶性者饶舌

    大王!女人之事故    不应戮王子

大臣等虽为如斯种种之语,但不能使王闻入彼等之言,而此暗愚之王命令曰:“诸人将此奴投入盗贼之谷。”彼唱第八之偈:

    一切世人袒王子    今此女人惟一人

    是故我从彼女言    速将王子投谷去

闻斯言已,一万六千宫女中,无一人能停留于自己之位置而不动,城中人众,展腕搔发而捶胸叹息。王云:“投王子于谷,诸人不得接近。”在数多人众悲叹声中,王子被足上头下捉住而投入谷中。

然王子依慈悲行之力,感动栖山之神云:“大莲华!汝勿恐。”使彼安心,以两手掴体,紧抱其胸,神之精神愉快之触感,浸透于王子身体之中。于是,下往八山龙之栖所,将王子置于龙王之龙盖中。龙王伴菩萨往其栖所,将自己之荣誉折半与之。菩萨于彼处过一年后云:“予欲还归人间交往之处。”当被问及“欲往何王之国”,答曰:“予往雪山出家。”龙王:“甚善。”于是,抱彼往置于人间交往之处,与以必要物品后,归还己之栖处而去。菩萨入雪山中,出家为仙人,修行禅定与神通,食树之根与树之实,住于其处。

然有住于波罗奈之一猎师,来至彼所,认知摩诃萨,问曰:“贵君非大莲华王子耶?”答曰:“唯然。”于是,彼向摩诃萨为礼,数日之间住于彼处后,归波罗奈向王申述:“大王!陛下之王子,于雪山中出家为仙人,住于叶之庵中。予与王子同住而归来。”王:“汝曾真正亲自目睹?”猎师:“大王!是为真实。”王以军队随之,来至其处,于森林之端所,张幕宿营。而王只由大臣等随行,往叶之庵出发。王向坐于庵之入口处辉映黄金色之摩诃萨问讯后坐于一方,大臣等亦致问候,表示亲爱之情后而坐,菩萨亦向王劝进种种果物以示亲爱之情份。于是王问:“汝为予投落深谷,何以汝尚生存?”王唱第九之偈:

    几多罗树深    极遥奈落底

    堕往难山中    如何尔不死?

一〇

    彼处有神龙    力强栖山际

    吾受彼蜷曲    以故吾未死

一一

    然则,王子!尔于己之家    我当伴汝归

    治国尔有幸    居森竟何为

一二

    如鱼和钓针    涂血使上扬

    上扬彼安稳    我见如斯安

一三

    如何语钓针    尔何言涂血

    何言尔上扬    问尔为我说

一四

    钓针为爱欲    象马喻涂血

    上扬指伞盖    王族如斯王应知

此五偈交互所云,三偈为菩萨,二偈为王之偈。

“大王!如斯,国之于我亦无何意义。请王勿乱十之王法,止住违误之生活,正当治国。”摩诃萨与王以忠告,王悲叹不已,归城而去。途中问大臣言:“予因何人必须与此正行之王子分别?”大臣:“大王!此为第一后妃之故。”于是王掴彼女,足上头下投入盗贼之谷后,归来城内,正当治国。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斯此女前生因诽谤我,招来大破灭。”

一五

    旃阇摩纳女为母    提婆达多为父王

    阿难贤者为龙王    舍利弗为山中神

    我于其时为王子    如斯本生应忆持

佛以终结之偈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

注 1 不在,依脚注natthi而译出。

四七三 真友非友本生谭

[菩萨=大臣]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萨罗王之大臣为利行者所作之谈话。此大臣对王帮助之处颇多,王对彼过分尊敬,其他之臣下等对此不能容忍,计划离间,云:“大王!彼大臣对陛下将为不利益之事。”王调查观察,未见有何等罪状。王自思:“予未见此者有任何之罪,究应如何予始能判别此者为真友抑为非友?”“除如来外,无有判别此者,予前往询问。”王于朝食毕后,来至佛所问曰:“世尊!究应如何,人能判别对自己为真友抑为非友?”佛言:“大王!前生之诸贤者亦思及此问题而问贤者,由其所言之事以判别,非友避之,真友与之相交往。”佛应王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为教王之圣事、俗事之大臣。时,有其他之诸臣下等,欲离间此唯一为利行之大臣与波罗奈王之关系。王未见彼有罪:“予将如何分别真友与非友?”王问摩诃萨唱第一之偈:

    如何有知人努力    如何将成勤业者

    予今愿闻有见者    聪慧贤者辨非友

于是,摩诃萨向王说非友之特相:

    不向他人展颜笑    亦不欢迎示他人

    其眼对人不凝视    而彼只为反对行

    非友彼附随    真友彼不交

    妨阻赞赏者    赞叹诽谤者

    不语彼之秘    不隐他人秘

    彼不赞汝行    亦不赞智慧

    悦他不繁荣    不悦他繁荣

    贪得稀有食    不生与他念

    对他不同情    不教他人得

    此等十六性    存于非友者

    贤者有见闻    知辨为非友

摩诃萨唱以上之五偈,王更曰:

    如何有知人努力    如何将成勤业者

    予今愿闻有见者    聪慧贤者辨真友

王以此偈问真友之特相,摩诃萨唱残余之偈:

    不忘离去者    归来更相欢

    欢喜又随喜    软语为欢迎

    真友彼附从    非友彼不交

    妨阻诽谤者    赞叹赞语者

一〇

    彼语彼之秘    隐匿他人秘

    彼赞汝之行    亦赞叹智慧

一一

    悦他之繁荣    不悦不繁荣

    获得稀有食    彼生与彼念

    对他寄同情    更教他人得

一二

    此等十六性    真友者实存

    贤者有见闻    知辨为真友

王闻摩诃萨之言,非常欢喜,与彼最上之荣誉。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大王!前生亦生如是之问题,贤者等亦曾语之。依此三十二之特性,非友耶?真友耶?请与可分辨。”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贤明之大臣实即是我。”